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鄭鴻猷行書條幅

鄭鴻猷在書學方面,可謂四體兼善,尤以漢隸書風受臺灣金石導師呂世宜之風格影響,以凝歛之中鋒,融篆隸於一爐。相傳鄭鴻猷的書法之好,在他參加府試的時候,主考官即評他的書法「字冠全台」,書法的國寶級大師黃天素就是他的傑出弟子。 鄭鴻猷與施梅樵並稱為「鹿港兩大書家」。 當時與鄭鴻猷南北遙相爭輝的碑派書家,為北淡開碑派先驅者「三復齋主人」陳祚年。他的漢隸,字體結構單純,一波三折,強調橫平豎直,追求古樸的趣味。他的行書之端謹固然胎襲於顏魯公及一般帖學,實質上,都已具自家面目,舒展從容,尤見精神。 他主張「磨墨者,師也;寫字著,生也。必能寫字,始會磨墨,蓋磨墨乃大學問矣。」 清光緒秀才,詩文、策論俱佳,能書能畫,藝術涵養極深。 日治時代曾任教於臺灣公立臺中中等學校(今臺中一中),教授漢學及書法。同時兼及四君子與花鳥小品之寫意,清雅可愛,山水則筆墨潔潤,足以執鹿港書界之牛耳而不愧,有子玉焜傳其衣缽。 作品:彰化縣鹿港鎮武廟右廊的文房四寶及遺蹟;鶴棲別墅正廳內的書法及玉珍齋店內匾額、北管玉如意匾額即出自其手筆。 本件已登錄為高雄巿一般古物。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鄭鴻猷
  • 日期
    年代: 1912年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