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軍歌集》

本件是1943年出版的《軍歌集》,收輯60首日本軍歌。大部分是昭和時期的軍歌,只有少數作於明治、大正年間,如:「日本海軍」、「軍艦行進曲」等,便是甲午戰爭後所作。有些現今還是正式場合必奏曲目,如「軍艦行進曲」,1897年(明治30年)海軍軍樂長瀨戶口藤吉所作,海上自衛隊舉行觀艦儀式或軍艦出航送行之際,迄今仍演奏此曲。1983年首相中曾根康弘訪美時,美國海軍軍樂隊因他出身海軍演奏該曲表示歡迎,受到批評者抨擊,因為,此曲被認為是舊日本帝國海軍精神的象徵。 軍歌原是軍隊為提高士氣、哀悼戰死者而創作的歌曲。日治時代軍歌範圍十分廣泛,舉凡以軍隊、國體、國策為題材的民間流行歌、或政府當局為了向民眾提供時局常識、解說皇軍戰績、激起國民奮戰決心等有特殊目的的歌曲,簡言之,以支持戰爭為旨者一律稱為「軍歌」。軍隊裡如陸軍連隊、海軍軍艦,都有各自的隊歌或艦歌;以民眾為對象的軍歌,可分為一般國民、被徵召入伍的男子、婦女、兒童(所謂「小國民」)、殖民地的志願兵等類別。以殖民地志願兵為對象者,本件收有「臺灣軍之歌」、「榮譽的臺灣志願兵之歌」、「臺灣行進曲」等;以婦女為對象者,如「婦人從軍歌」;以兒童為對象者,如「國民學校之歌」;以日本國民被徵召入伍的男子為對象者,如「海之進軍」、「走向大海」、「南進男兒之歌」等。 關於軍歌作詞者,本件所見來源廣泛,有陸軍省、海軍省、海務院、內閣情報部、教育總監部、大政翼贊會宣傳部、民間人士,還有報社。報社何以參與軍歌創作?因為戰爭期間推波助瀾、促使軍歌大流行者,就是新聞媒體。1937年(昭和12年)中日正式開戰,包括每日新聞、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等各大報社,都舉辦懸賞活動徵選軍歌,且大肆宣傳一番。本件《軍歌集》也收有報社徵集而來的作品,如:「特別攻擊隊」、「軍神岩佐中佐」、「日本國民歌」、「世紀的年輕人」、「興亞進行曲」等。 軍歌的曲風多種多樣,有輕快明朗者、熱血沸騰者、鼓動人心者,也有莊嚴而帶感傷氣氛者;對日本人而言,軍歌是戰前帝國留下來的文化遺產,熱愛軍歌文化者仍大有人在,迄今日本國內音樂市場仍有軍歌消費群。近代日本軍歌數量極多,本件只收錄其中小部分。不過,當時具代表性著名軍歌在本件歌集內都可以找到,以下摘錄部份內容舉隅翻譯於下。 *「台灣軍之歌」 太平洋星空遼闊╱南十字星閃爍╱椰子島黑潮澎湃╱凝視赤道波濤洶湧╱保衛吾土者是我台灣軍╱凜然嚴哉之台灣軍 *「走向大海」 若往海行╱屍浮海面╱若往山行╱屍横遍野╱為君捐躯╱死而無悔 *「國民進軍歌」 我子我父我夫╱為皇國之盾前進再前進╱奮起啊銃後一億百姓╱雖艱困也要持守家業╱今與前線相呼應╱聲名遠揚的進軍 *「皇軍大捷之歌」 來自地平線或天空或內蒙╱沙塵刺痛我勝利之眼╱我乃遠道而來╱有如朔風席捲大地╱北支山野已了無敵蹤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1943年3月31日(昭和18年)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