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龍虎塔與龜山

本影像為龍虎塔與龜山。 慈濟宮響應蓮池潭風景區之開發,乃擇址於蓮池潭西南之龜山右側,興建兩座寶塔,取名為龍虎塔。龍虎塔以龍喉為入口,虎口為出口,取其「入龍喉出虎口」之意。龍虎塔於1973年(民國62年)興建,歷時三年至1976年(民國65年)完工。龍虎塔分為龍禪與虎禪兩塔,塔高7層,即佛教的「七級浮屠」之意。每層12角,採黃牆、紅柱、橘瓦。塔前築九曲橋,可迂迴通往慈濟宮。塔中可見24孝圖、12賢士和玉皇大帝36宮將圖以及十殿閰王審判圖,傳遞道家、儒家與佛家勸人孝順父母與行善為樂的思想,並警惕人們不要犯罪,否則將下地獄接受閻王審判。「龍虎塔」於2014年(民國103年)獲得CNN認證為外國人來臺旅遊必遊景點。 慈濟宮響應蓮池潭風景區之開發,乃擇址於蓮池潭西南之龜山右側,興建兩座寶塔,取名為龍虎塔。龍虎塔以龍喉為入口,虎口為出口,取其「入龍喉出虎口」之意。龍虎塔於1973年(民國62年)興建,歷時三年至1976年(民國65年)完工。龍虎塔分為龍禪與虎禪兩塔,塔高7層,即佛教的「七級浮屠」之意。每層12角,採黃牆、紅柱、橘瓦。塔前築九曲橋,可迂迴通往慈濟宮。塔中可見24孝圖、12賢士和玉皇大帝36宮將圖以及十殿閰王審判圖,傳遞道家、儒家與佛家勸人孝順父母與行善為樂的思想,並警惕人們不要犯罪,否則將下地獄接受閻王審判。「龍虎塔」於2014年(民國103年)獲得CNN認證為外國人來臺旅遊必遊景點。 龜山又名龜峰嶺,位於左營鳳山舊城之內,因為形狀近似烏龜而得名。標高108尺,在地理位置上與蓮池潭、半屏山相對峙。山頂建有天后宮,在旗后燈塔未建以前,漁民夜間作業均以天后宮燈火指引方向。戰後,龜山三面環繞「海光三村」、「東自助新村」、「勝利新村」。但由於開闢道路(今勝利路),龜山被切開為兩座山:大龜山以及靠近蓮池潭的小龜山。自1984年(民國73年)解除軍事管制之後,龜山就一直是左營著名的觀光景點,現由「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規劃管理。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盧昱瑞
  • 日期
    年代: 2017年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