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鳳韶詩文集-「鳳鼻湍潮」三首

《鳳鼻湍潮》 似鷄非雉覓鳳來 瑞鳥何時下紫臺 世險亦知隨日轉 德衰漫向急流哀 心傷疊浪鵝頭接 眼望層濤鹿耳回 安得滄江平萬里 迎風奮翮上瑤台 〈其二〉 奚不鳴岐奉聖明 偏來據險此南瀛 靈鼉奚浪聲俱落 神鳥翻波勢欲傾 風到鵝鸞之麗島 秋高鯤鹿感寒晶 北冥未學鵬搏策 湏待安瀾海晏清 〈其三〉 自從垂翮下瀛東 幾度湍潮湧碧空 旋捲銀蛇翻蟹殿 昇沉玉兔遁蟾宮 聲喧澎海往來浪 雨打琉球南北蓬 寄語漁人須仔細 勿教雙槳盪雄風 每年五到九月,西南季風強勁,激起層層浪潮,湧向高雄的西南海岸。這就是作者所指的「鳳鼻湍潮」。在這三首詩裡,作者以一隻飛鳳從空中俯視,觀察南臺灣的海象,而引申出深長的寓意。 用鳳鳥當主角,有雙重意義。一是地緣關係。 鳳鼻頭附近有鳳山丘陵、鳳髻尖、鳳鼻山、鳳山池等。整個地區自古就被認為是鳳凰的化身;二是作者以鳳鳥自許。他的字號叫鳳韶;戰後他把鳳鼻頭的行政名稱取為「鳳鳴」村。他希望自己能像周文王時的歧山鳴鳳,將太平治世的吉兆通報給世人。 不過,詩中這隻鳳鳥目睹的,卻是澎拜險惡的湍潮。牠不想對兇惡的環境做毫無勝算的挑戰;牠無能力像大鵬那樣遠走高飛;卻也不願隨波逐流,同流合污。牠只能耐心的等待,期盼有一天會風平浪靜。 其一白話翻譯: 天上有隻雄鳳看起來像雞不像雉,牠原是飛來這裡尋覓雌凰作伴侶的;如今卻不知這瑞鳥何時才會找到理想的地方,而下來定居。 牠看到這裡世道險惡,猶懂得隨著太陽飛轉而不著陸;牠體會到這裡道德衰敗,而望著急湍的海潮哀嘆。 牠目睹層層疊疊的洶濤駭浪,在鹿耳門和鵝鑾鼻之間來回激盪,而不覺傷心起來。 如果有一天能找到一片無際的平靜江面,牠一定高興得展翅振翼,飛上那玉石砌成的樓台。 註: 紫台:神仙所居。 鵝頭:指鵝鑾鼻或鵝鸞鼻,排灣語「船帆」之譯音,在臺灣島南端。附近有巨石,狀如船帆。 鹿耳:指鹿耳門,古台江內海通外海之水道(今臺南安南區)。 奮翮:展翅振翼也。清 吳熾昌《客窗閑話》:「終當奮翮雲霄,豈池中物哉?!」 瑤台:玉石砌成的樓台。宋 蘇軾《花影》:「重重疊疊上瑤台,幾度呼童掃不開…」 其二白話翻譯: 鳳鳥啊!你為什麼不棲息在歧山,為聖明的周文王鳴唱,卻偏偏飛來這險惡的南臺灣呢? 看!揚子江的鼉鱷正在這裡興風作浪,連你這隻神鳥都被翻滾的浪濤搞得東倒西歪了。 你當初乘風來到鵝鑾鼻而發現這美麗之島;在秋高氣爽之下,你看到鯤鯓和鹿耳門清澈的海水而著迷。 可是如今你想遠走高飛,卻沒有學得北冥(溟)大鵬的本領,無法一搏扶搖九萬里。那就只好耐心的等待吧!希望有一天,這海域會變得水波不興,平靜如鏡。 註: 鳴歧:《封神演義》:「鳳鳴歧山,西周已生聖主…」 奉聖明:《封神演義》第三十回:「子牙妙策權施展,管取將軍謁聖明」 鼉:ㄊㄨㄛˊ揚子鱷也。鯨濤鼉浪:猶驚濤駭浪,喻環境險惡,鬥爭激烈。 翻波:宋 劉敞 《暴雨》:「馮夷何事舞,楚水忽翻波」。 勢欲傾:宋 釋梵琮《頌古》:「怪雨狂風勢欲傾,陰垂六合見雲騰」。 鵝鸞:鵝鸞鼻或鵝鑾鼻,排灣語譯音,在臺灣南端。 鯤:鯤鯓,指古台江內海沙洲(在臺灣西南,主要是今臺南海濱)。 鹿:指鹿耳門,古台江內海通外海之水道,在今臺南安南區。 寒晶:清澈的水。宋 王安石《我所思寄黃吉甫》:「我所思兮在彭蠡,一奩寒晶徑千里」。 北溟未學鵬搏策:戰國 莊周《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安瀾:水波平靜,或喻太平。漢 王褒《四子講德論》:「天下安瀾,比屋可封。」 海晏:海水平靜如鏡,常與河清並用,喻天下太平。唐 鄭錫《日中有王子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 其三白話翻譯: 自從我這隻鳳鳥垂下翅膀,降低高度,來到臺灣東方,急湍的海潮已經好幾次沖上碧藍的天空。 看那銀蛇狀的長浪旋捲而來,連海底的蟹殿都翻覆了,它忽昇忽沉,嚇得玉兔趕緊躲進月宮裡。 再看澎湖海面,波浪往來,濤聲喧囂;而在小琉球,暴雨正摧打著南北兩岸的輕舟。 請轉告漁夫們要仔細思慮,千萬不要不自量力,對著雄風,胡亂飛舞雙槳喔! 註: 蓬:蓬舟,輕快的船。宋 李清照《漁家傲.天接雲濤》詞:「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我三山去。」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龔文滔
  • 日期
    年代: 1930至1950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