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明信片(高雄州廳:現地方法院)

這張明信片上所顯示的,就是今日已改建為高雄地方法院的州廳原圖,是從市中一路側面所攝,當時附近建築物不多,比較能見出州廳睥睨高雄的雄偉氣勢。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扶植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遂行其併吞中國甚至霸佔東亞的野心,繼而在1937年發動蘆溝橋事變、1941年發動珍珠港事變,直到1945年戰敗為止。日本統治當局以一種自命為全亞洲人領導中心的姿態,宣稱要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而發展出一種因應戰爭企圖而來的興亞主義。在這樣的國家大戰略目標下,連帶使得殖民地臺灣的建築物,也必須配合這樣的政策,無法再像過去任由建築師自由發揮創意。尤其是位於南進樞紐地的高雄市,是前進南洋最重要的海空基地,公家建築物自然必須配合政府的整體政策。而當時最能夠展現日本稱冠亞洲的雄心壯志並保存部份東方民族色彩的建築物,當推所謂的「帝冠式」(Imperial crown)建築,高雄市就有三座這樣的典型建築物,分別是高雄市役所、高雄車站與高雄州廳。1931年新建的高雄州廳大廈,採羅馬式主軸對稱建築風格,兼有日本趣味裝飾及變形的日本屋頂,為二層磚造建物,建築宏偉美觀。二次大戰末期曾遭受美軍轟炸,左半部屋頂全毀。光復後修復,州制廢除,原建物遂改制為高雄地方法院。1988年因應激增的司法案件而將州廳舊建築拆除,改建成地下三層,地上六層的新建物,是為今日的地方法院。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日治時期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