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布袋戲偶─單辮花童

本件戲偶為男性角色,主要由「頭」、「身」、「足」所組成,生角根據五官和裝扮來劃分角色特質。偶頭為面部扁方的田字臉、額型飽滿、兩頰有窩、眉型為彎月柳眉、眼呈半閉、眼臉清晰之笑目、顏料勾繪兩唇微開的露齒笑唇,口角上翹喜人、鼻頭圓潤。額前鵓角隨偶頭雕刻而成,頂部留有單辮。    袍仔,其樣式據源自清代騎射需求的「四開衩袍」,經藝術美化而成的輕便戎服,平劇稱為「箭衣」。該衣飾為袍仔式樣,粉紅底寬袍直袖,立領大襟,衣身兩側開岔,前後擺下方拼縫秋香色衣擺。通身繡有白綠拼色的花卉紋飾。衣心處以白色絲縧打結,末端綴有須穗,名曰「揹縧子」,表示練武服飾。    下著襯褲與鞋靴相連接,後者以木料雕刻而成,為黑色厚底官靴樣式。傳統戲偶的手稱為「尪仔手」,分為「文手」及「武手」。本物件手部無彩繪,並作握拳狀之「武手」,拳眼有孔洞,用以插入各式道具及武器。 本件戲偶為「單辮花童」,為十歲以下幼童,是年齡最小的生角。五官平短、頭部較大,作笑眉及露齒笑唇,帶有微凹酒窩,呈現出俏皮可愛的模樣。因花童面部多為固定形式,故在髮型上的變化尤為重要。其髮型可分為單辮或雙辮髮髻之形式,分為「雙髻花童」、「雙辮花童」或「單辮花童」。活潑可愛的模樣,呈現出孩童天真無邪、無憂無慮之神情。 委託撰寫-禾勤藝術有限公司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民初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台北偶戲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