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布袋戲偶-白闊

本件戲偶為男性角色,主要由「頭」、「身」、「足」所組成,生角根據五官和裝扮來劃分角色特質。偶頭兩顴突出,太陽穴內凹,兩腮較窄,面部屬上削下尖的申字臉,蓄白色的五柳髯及眉毛。面呈白色、頭部額紋深壑、眉型為平起而下垂的白色壽眉、眼型細長多皺老目、眼神濁而淚痕深、上下唇內癟,口角下慣,下顎可開合活動,屬「三塊合」形式。 衫袞,亦稱為「線廣」,其樣式原於宋、明時期的文人常服,後經演變美化而成,平劇稱為「褶子」。衫袞用途廣泛、造型簡潔,一般官吏或平民均可使用,僅素色或紋樣裝飾來辨別角色地位。該衣飾為衫袞樣式,粉紅色底寬身大袖,交領斜襟,兩側開衩,前後有擺,通身素淨,無刺繡與裝飾,僅以粉紅色於斜襟處綴邊。 下著襯褲與鞋靴相連接,後者以木料雕刻而成,為綠色厚底官靴樣式。傳統戲偶的手稱為「尪仔手」,分為「文手」及「武手」。本物件手部覆以白色顏料,以紅色顏料勾繪出指尖,是為「文手」除大拇指外,其他四指併攏,僅可做直、彎等動作。 本件戲偶為「白闊」,約為七十五至八十歲以上的老者,屬「末角」,為行當中年紀最長者。面部皺紋如壑、眼白混濁,鬚髮所剩無幾,牙齒脫落露出鮮紅牙齦,人物形象鮮明,十足的耄耋老翁之貌。可活動的表情是其象徵,稱為「三塊合」,仿無齒支撐而萎縮的面部肌肉,略帶有滑稽的丑角意味。 委託撰寫-禾勤藝術有限公司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50/60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台北偶戲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