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布袋戲偶-鬚文

本件戲偶為男性角色,主要由「頭」、「身」、「足」所組成,生角根據五官和裝扮來劃分角色特質。偶頭面部呈方略長的國字臉,蓄五柳髯、額型飽滿、眉頭細長至眉梢略粗,呈飛揚吊起、眼神圓睜、顏料勾繪分明的菱角唇,口角下彎、直鼻高挺。頭髮隨偶頭雕刻而成,並於頂部留有一髻,頭戴為生角不可或缺的配件,故原應有配戴盔帽等物。 蟒袍,其樣式基本源於明、清時期的蟒衣,蟒紋與龍紋相似,僅前者少一爪。該衣飾為蟒袍式樣,橘色底寬袍闊袖,盤領大襟,兩側開衩,前後有擺,袖裉下有同樣橘色蟒擺,腰系鸞帶,以圈金繡綴有游龍戲珠紋樣。通身繡有紋飾,前後衣心綴有高繡及圈金繡的半立體蟠龍紋飾,衣袖與下擺繡有游龍戲珠及海水江涯紋、下擺及袖緣處分別以米色、藍色邊襯以二方連續祥雲、遊龍戲珠紋樣。戲服內後側有「□□□」(難以辨識)四字字樣。 下著襯褲與鞋靴相連接,後者以木料雕刻而成,為黑色厚底官靴樣式。傳統戲偶的手稱為「尪仔手」,分為「文手」及「武手」。本物件手部覆以白色顏料,以紅色顏料勾繪出指節及指尖,是為「文手」除大拇指外,其他四指併攏,僅可做直、彎等動作。 本件戲偶為「鬚文」,約為三十至四十五歲的壯年男性,身著蟒袍,五官外貌大致與文生相仿,俊眉閉唇,有逸雅俊秀之感。然蓄有五柳髯、鼻翼稜角分明,對應文生的氣宇軒昂、溫文爾雅,突顯隨年齡增長而日益穩重,再添幾分嚴肅矜持之態。 委託撰寫-禾勤藝術有限公司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30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台北偶戲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