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地區從乾隆年間開始的家族性移民,其中有邱、呂、謝、蕭、賴、黃、吳、李等姓移民,又以邱、呂二姓為大姓。建物為三合院,主要規模有正身、左右橫屋、前埕及圍牆等,正身主要作為家族祭祀空間,左右橫屋則是邱氏宗族供居住使用的私廳與廂房。外觀以紅磚牆、內部為土埆牆形式砌築而成,部分木作為大木名匠葉金萬所製作,屋頂維持原本構造且完整保存剪黏、屋脊、日治時期磚飾、木雕等特色,從建築材料與形制中足以見證邱姓先民拓墾發展之歷史以及民間融合傳統建築與時代潮流之技藝。
敦德堂目前主要奉祀邱氏第十世祖邱道陞公,邱氏族人原為詔安客家人,移台後於乾隆23年(1758)成立道陞公會,公會管理人幾經變動後,於昭和10年(1935)興建道陞公祠,次年完成,即為今之敦德堂,並由佃農負責每日祭祀。
八德敦德堂除了從三合院外觀看到傳統建築外,更表現家族遷移歷史的對聯、堂內、史籍等蘊藏在其中,值得細細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