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從民國38年至59年期間(1949年至1970年),在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影響下,興建許多具有中國古典樣式的建築,相較於中國古典裝飾,土地改革陳列館與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為現代建築的量體,且從歷年的舊地圖可知,戰後才逐漸填土造地,陸續興建土地改革館、國際土地政策訓練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築。
土地改革陳列館是一座以收藏、陳列土地改革及農業建設資料的陳列館,由各界捐款成立,於民國52年(1963)土地銀行會議室邀請有關機關團體,組織成立土地改革紀念館籌建會、籌劃展開建館工作。直至民國54年(1965)臺灣省政府撥款於今桃園市興建完成「臺灣省土地改革資料陳列館」並同時對外開放。
土地改革陳列館於107年(2018)登錄為歷史建築,其提供了社會大眾瞭解臺灣戰後,政府先後推行的各項政策,從公地放租、耕地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實等土地改革措施,足以見證當時土地改良之成果。目前館舍採預約開放,未來將結合其他館舍,朝向藝文空間活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