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復興 「基國派」部落,這座造型獨特的教堂,曾獲選「臺灣歷史建築百景」、「臺灣宗教百景」。
教堂由一塊塊石材堆砌而成,立面上方呈弧型曲線,意味「雲端」,入口延伸處特別設計了小一號的山牆,大門為圓洞樣式,與教堂本體入口形成「圓中帶方」,象徵「鑰匙孔」,整體隱喻「通往天堂之鑰」;兩旁窗櫺也有中國風,別具韻味。
這座教堂前身係以木竹建造,後因信徒漸增、不敷使用,美國傳教士孫雅各(Rev. James Ira Dickson)牧師與原住民陳忠輝陳忠(Hola Demu)牧師、美國青年軍等便籌措重建經費,並採用石材興建以表現宗教的永恆特質。教堂興建時係由信仰基督教的居民,每戶派出壯丁到3公里外的蝙蝠洞採石,徒手、徒步搬運作為建材,並聘北投石作匠師前來指導與興建,花了半年才解決石材切割的技術問題。
基國派教堂典雅古樸的外觀造型、木桁架的屋頂、石材堆砌並用水泥漿填縫的牆面,均是特色。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