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日人統治臺灣,為取得豐富山林資源,日益增強對山區的控制,訂定「理蕃政策」、鋪設鐵道,引入台車與軌道,並於部落設置「警察駐在所」、「蕃童教育所」等,深化對原住民的統治。角板山一帶因係山區交通中繼點,常成為日本官員或軍隊旅宿之地,「薰風閣」即因應此類需求而於明治43年(1910)興建。另因屋舍採當地木材建造,室內飄散木材特有香氣,而名之為「薰風閣」。
1912年佐久間總督認為治臺已頗有「政績」,恭請皇太子(之後的大正天皇)「臨臺行啟」,實地視察臺灣的產業發展,角板山為其擇定地點之一。為迎接貴賓,特興建洋館與和館,其中洋館係模仿西方建築,專為皇太子所設置,故有「太子樓」之稱。
戰後,薰風閣、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與角板山分駐所等建築遭拆除或改建,此處則改為「總統府行館」,屬於軍事重地,一般民眾無法一窺風采,民國65年改隸屬「復興青年活動中心」。民國80年洋館因電線走火燒毀,和館亦受波及。和館整修時,其外觀保留原貌修復並名為「薰風閣」,民國88年竣工啟用為旅宿設施。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