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楊梅八景中的「埔心品茗芳」,就是指楊梅茶業改良場,是茶「業」而非茶「葉」,可見楊梅在臺灣茶產業發展史上曾扮演重要角色。
楊梅茶業改良場所在地原為板橋林家所有,於日治時期辦理保存登記時移轉給臺灣總督府殖產局保管,並設桃園廳長為管理人。由於臺灣茶葉品質優良、名聞遐邇,相關產業十分發達,因此日人於明治36年(1903)成立「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附屬製茶試驗場」並在此設置「殖產局安平鎮製茶試驗場」,負責製茶及茶樹栽培的研究,是臺灣當時茶業界最完善的研發機構。
「製茶試驗場」位在埔心火車站南側,《臺灣日日新報》曾報導,埔心當年設立火車站後,市況並未發展,直到三年後製茶試驗場設立,周邊地區才漸次繁榮起來,情況大為改觀。製茶試驗場的設立,可說是埔心城鎮發展中一段重要歷史。
目前全臺只剩南投魚池、石碇文山、臺東鹿野三個茶業改良場分場,本場主體建築為丙種3戶建官舍,另有附屬草屋、炊事場、廁所等。官舍的基地紋理闡述製茶試驗場及埔心市街間密不可分的歷史涵構,更是見證臺灣茶業發展之歷史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