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三元宮主祀堯、舜、禹三官大帝,分掌天、地、水三界。道教認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在披荊斬棘的墾殖初期,為先民重要的精神依靠。
據《淡水廳誌》的記載研判,八德三元宮最早在乾隆52年(1787)創建,至遲在嘉慶8年(1803)已成,初為土埆小廟,大正14年(1925)地方仕紳贊助重建,奠定今日規模;後於民國56年(1967)、89年(2000)、104年(2015)數度修繕,其木雕、石雕、泥塑仍保有傳統建築工藝之美。
木作方面,以八德名匠葉金萬的作品為著,技藝精湛,鼇龍與大象鏤雕生動,斗栱曲線多,瓜筒修長、瓜腳纖細,別具一格,並留下落款。石雕則是惠安張火廣作品,三川殿前的抱鼓石及龍、虎邊的石雕都極精彩;而匠師陳天乞於民國56年(1967)參與修屋頂時所作剪黏泥塑,皆值得細細觀賞。
三元宮最著名的是農曆二月初二的祈龜活動,每年地方首長都會前來參與,並吸引祈願、還願的信眾共襄盛舉。八德三元宮既為地方信仰中心,是墾拓發展史的見證,更是貼近常民的傳統藝術館。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