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重修完竣

虎頭埤是清道光26年(1846)由大目降街(今新化)農民歐陽安所闢建,用以蓄水灌溉農田。同治年間臺灣府知府周懋奇撥款擴建,始稍具規模。是故亦有臺灣第一座水庫之稱。
日治時期,日本人曾經整修堤防、設立閘門,並美化湖畔。其時埤周圍已擴展至約7公里,水域面積約27公頃,埤畔草木扶疏,埤水清澈鑑人,兩岸小徑交錯,埤中小島處處,又有虎月亭、吊橋點綴其間,景色清幽,已成為台灣知名風景區。昭和2年(1927)8月獲台灣日日新報讀者票選為「台灣八景十二勝」當中的第九勝。昭和3年(1928)該地建新化社,主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與天照大神,其後升格新化神社,今仍有新化社石碑及神社台階及平臺遺跡。
民國43年(1954,又以「虎埤泛月」獲得臺南縣文獻委員會選定為「南瀛八大景」之一。今日則成為台南都會區主要郊遊去處,並劃入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的管轄範圍。
虎月吊橋是虎頭埤地標,明治38(1905)興建,民國94年(2005)依原貌重修,並加設夜間燈光,增添虎埤泛月浪漫之情。
本張照片是民國42年(1953)虎月吊橋重修竣工後的影像。

基本資訊

  • 取得方式
    2018年老照片徵件
  • 撰寫者
    文字-林垚山.曾國棟
  • 貢獻者
  • 創作者
    提供-林垚山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8/11/20
  • 媒體類型
    照片
  • 尺寸
    寬7.2*高5.5 cm
  • 時間分期
    195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