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廟簡稱「孔廟」,又稱「文廟」或「先師廟」,創立於明永曆19年(1665),歷史久遠。臺南孔子廟為三進兩廂的傳統廡殿建築,依據「左學右廟」、「前殿後閣」的殿式規制陸續發展,其建築組群由簡陋而趨完備,由卑微而臻堂皇;但是歷經多次興革滄桑與歲月推移,部份建築或毀於天災、或毀於戰火,例如朱子祠、櫺星門、教授廨與學署等建物皆已毀壞拆除,現在的建築大部分是日大正6年(1917)重修後的風貌,大體上仍然維持清代的風格與規制,是臺灣地區第一座孔子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閩南式建築。
依據孔子廟規制,左學與右廟中間有牆分隔,東向作「禮門」、西向作「義路」;用以彰顯「明禮取義」的教化與啟示。
本張照片為民國41年(1952)臺南孔子廟西向「義路」建築的影像, 義路左側的建物即節孝祠與大成門。
依據孔子廟規制,左學與右廟中間有牆分隔,東向作「禮門」、西向作「義路」;用以彰顯「明禮取義」的教化與啟示。
本張照片為民國41年(1952)臺南孔子廟西向「義路」建築的影像, 義路左側的建物即節孝祠與大成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