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共用電話亭

公用電話亭是一個矗立於街頭,帶有一部公用電話的小屋子,這些公用電話一般需要收費。電話亭通常設有透明或有小窗的閘門,保障使用者的隱私之餘,又可讓人知道電話是否正在使用中。部分地區的電話亭內,會放置電話簿供使用者查閱。雖然原意是讓公眾能用相宜的價錢打電話,但是在一般人對電話亭的印象都是用來避雨的地方。
早期的室外電話亭採用木材或金屬製造,設有玻璃窗。一些較新設計的,則採用塑膠或玻璃纖維,簡單耐用之餘亦可減低成本。電話亭外通常印有電話公司的標誌及名稱,以增強品牌形象。只要投幣就能打電話,當年手機還不普及的年代,街頭隨處可見。近年來由於手機的普及,公共電話的數量已經明顯減少。
本張照片是民國48年(1959)在臺南市街頭的一座公用電話亭的影像;民國40至50年代鐵製紅色電話亭很少見。這種電話亭私密性高,又有手拉動門,內部小機上還有電話簿,非常方便。

基本資訊

  • 取得方式
    2018年老照片徵件
  • 撰寫者
    文字-林垚山.曾國棟
  • 貢獻者
  • 創作者
    提供-林垚山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8/11/20
  • 媒體類型
    照片
  • 尺寸
    寬6.2*高6.2 cm
  • 時間分期
    195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