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一帆風順

清道光3年(1823)7月臺灣發生大風雨,曾文溪溪水暴漲,導致泥沙淤積,沿海各沙洲與臺江海岸盡化為陸地,而有「昔時郡內三郊商貨,皆用小船由內海驟運至鹿耳門,今則轉由安平大港外始能出入。」的轉變。臺江灣已失去自然港灣的功能,而環海沙洲也與新生地連為一體,鹿耳門首當其衝,一夕之間頓成廢口,四草、安平間之內海倖未波及,安平大港與四草湖成為臺南的新門戶。
從清末開港通商,歷經日治時期到戰後,安平港及運河時可見帆船航行。本張照片為民國42年(1953)所拍攝的影像,從照片的景觀研判應該是安平與四草之間的海域,船家撐槳掌控航行,船身中間坐著一位船客,頭戴圓帽,身穿白上衣及長褲,望向東側岸上的景觀。照片記錄早期安平的交通生活,具有歷史意義。

基本資訊

  • 取得方式
    2018年老照片徵件
  • 撰寫者
    文字-林垚山.曾國棟
  • 貢獻者
  • 創作者
    提供-林垚山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8/11/19
  • 媒體類型
    照片
  • 尺寸
    寬6*高7.5 cm
  • 時間分期
    195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