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祠前身為臺南神社;大正11年(1922)日本政府在「御遺跡所」東側興建神社,翌年6月竣工,花費當時日幣折合20萬圓,主祭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之神社,大正14年(1925)10月31日升格為官幣中社。
神社佔地遼闊,範圍包含現今的臺南美術館2館以及忠義國小,並分成內苑、外苑。內苑的範圍大約為現今的臺南美術館2館,為傳統日本神社的建築,包含鳥居、石燈籠、石獅、駿馬、社務所、拜殿、本殿等,其中本殿的建築為神明造形式。外苑則大約位於現今的忠義國小校內,內布置日式風格的庭園造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南神社廢社,並在民國35年(1946)改為忠烈祠,入口的鳥居則刻著「浩氣千秋」四個大字,同年外苑改建為臺南市立中學(今忠義國小校址)。民國41(1952)年救國團駐進內苑右側,隔年外苑改為忠義國小至今。神社作為忠烈祠持續地使用至民國58年(1969)後,忠烈祠遷移至健康路體育公園東北角,名為「國民革命忠烈祠」,原有的神社則由當年的市長林錫山改建成市立體育館。
本張照片為忠烈祠在民國41年(1952)的影像,牌坊仍保有神社時期鳥居的風貌。
神社佔地遼闊,範圍包含現今的臺南美術館2館以及忠義國小,並分成內苑、外苑。內苑的範圍大約為現今的臺南美術館2館,為傳統日本神社的建築,包含鳥居、石燈籠、石獅、駿馬、社務所、拜殿、本殿等,其中本殿的建築為神明造形式。外苑則大約位於現今的忠義國小校內,內布置日式風格的庭園造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南神社廢社,並在民國35年(1946)改為忠烈祠,入口的鳥居則刻著「浩氣千秋」四個大字,同年外苑改建為臺南市立中學(今忠義國小校址)。民國41(1952)年救國團駐進內苑右側,隔年外苑改為忠義國小至今。神社作為忠烈祠持續地使用至民國58年(1969)後,忠烈祠遷移至健康路體育公園東北角,名為「國民革命忠烈祠」,原有的神社則由當年的市長林錫山改建成市立體育館。
本張照片為忠烈祠在民國41年(1952)的影像,牌坊仍保有神社時期鳥居的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