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舊南門城遺址

臺灣府城大南門,又稱寧南門,創建於清雍正3年(1725),係臺灣知縣周鍾瑄創建木柵城所建城門之一。清乾隆元年(1736),改以土、石構築城門,並建城樓;後續以刺竹、綠珊瑚環繞木柵,增強防衛。清乾隆53年(1788)林爽文事件平定以後,改建磚,府城城郭的規模更顯宏偉完備。張丙事件後,清道光15年(1835)清朝官員在大南門、小南門、大北門、小北門及小東門等城門添建月城,具有加強防衛的作用。
日大正14年(1935)臺南州計畫修繕大東門及大南門,昭和2年(1927)臺南州知事喜多孝治提議設立臺南古蹟保存會,並於該年7月正式啟動大南門的修復工作,將大東門外城東郭門拆除作為大南門修繕的材料;今大南門月城門額「大南門」的落款「民國十六年修築」,應為「昭和二年修築」;昭和10年(1935)大南門與僅存的大東門、小西門被列為史蹟保存。本張照片是民國41年(1952)在大南門城西側所拍攝的影像,咾咕石甕城及磚造堆叠、重簷構造的城樓雖歷經二戰砲火,但仍完整保存,民國52年(1963)7月18日城樓的屋脊因風雨而塌毀;民國66年(1977)大南門重新整修竣工;近年新設一片木柵與綠珊瑚,以呈現府城以木柵、刺竹為城垣的時候,曾經增植綠珊瑚以為外護的歷史情景。

基本資訊

  • 取得方式
    2018年老照片徵件
  • 撰寫者
    文字-林垚山.曾國棟
  • 貢獻者
  • 創作者
    提供-林垚山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8/11/19
  • 媒體類型
    照片
  • 尺寸
    寬6.8*高5.6 cm
  • 時間分期
    195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