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公園位於市區北邊,創建源自日明治32年(1899)臺南市區改正委員會討論設置的地點,選擇在臺灣府城大北門內、外燕潭一帶,因應地形加以規劃,編列預算總額多達17萬圓,當時造營經費為諸多機關團體及民眾捐款。日大正元年(1912)11月臺南公園營造開始施工,日大正6年(1917)6月17日舉行開園式,稱為「臺南公園」。國民政府來臺後改稱「中山公園」,民國90年(2001)張燦鍙市長任內,將公園名稱恢復為「臺南公園」。
臺南公園為臺南市日治時期最大的開放空間,園區面積41,825坪,是日人依現代公園觀念所規劃的綠園。園內遍地花草樹木,擁有花園、苗圃、綠棚、假山、小橋、瀑布、涼亭、噴泉、動物飼育舍、廁所、操場及管理所等設施,園區面積4萬餘坪,除利用原有樹木資源外,並在園內遍植許多熱帶林木,為臺南市綠地面積最大、樹木最多的公園,提供市民休閒娛樂的空間。
臺南公園最大特色就是運用原有燕潭的池沼及地形,塑造出獨特的自然水池景觀。燕潭原水域空間塑造成三潭沼池,由北而南分別是綠池、大和池、月見池,月見池(大燕潭)乃面積最大,有中島、中島亭、月見亭及月見橋。
本張照片是民國41年(1952)4月所拍攝臺南公園內燕潭與涼亭的景觀,紀錄臺南公園戰後初期的風貌。
基本資訊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