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燈塔始建於清光緒17年(1891)設立開燈,原為方型鐵塔;日明治43年(1909)改建為白色圓形磚造燈塔,設立在現今安平古堡內,有「安平古堡上的珍珠」美譽。後來因積沙導致燈塔離海岸越來越遠,加上沿岸防風林遮蔽燈光而失去功能,民國49年(1960)停止運轉,直到民國54年(1965)海關於現址港外沙灘上重建安平燈塔,為一座高21.8公尺的白色方型架構鐵塔,並恢復放光繼續導航船隻,為讓民眾能更近距離欣賞燈塔,同時認識安平燈塔對在地發展的重要性,民國105年(2016)3月起對外開放。
本張照片攝於民46年(1957),當時燈塔尚未遷移,其旁有一根木造電線桿及瞭望臺,是燈塔停用前的影像,也是旅遊印記,而今原地僅存瞭望臺,見證安平地理環境的變遷及安平古堡景觀的變化。
本張照片攝於民46年(1957),當時燈塔尚未遷移,其旁有一根木造電線桿及瞭望臺,是燈塔停用前的影像,也是旅遊印記,而今原地僅存瞭望臺,見證安平地理環境的變遷及安平古堡景觀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