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北市時山商店塗墼磚殘件

塗墼,或作「土墼」、「土埆」,為臺灣傳統民居建築常用建材之一,手工製成,因技術門檻低,不需職業匠師,一般人工即可完成,傳統地方社會常以換工型態製作。製作方式係取用田土,加入稻草或稻穀踩踏攪拌成熟土後,放入長方形無底木模中,上面以名為斗介的竹篦平切,刮除多餘熟土,再將木模移除,待日曬乾燥即成。本件塗墼磚疑有半邊佚失無存,惟在殘留的另一半,仍清楚可見成份夾雜稻梗、草莖等物,側面亦留有粗糠(稻穀殼)的塗層,充分見證塗墼磚就地取材及加工應用的特性。 本件塗墼磚為臺北市時山商店舊建物於1991年拆除時,捐贈人李道勇先生自現場採集所得。根據1935年《大臺北民間職業別職員錄》所載,時山商店為時山三之助開設,經營食材、雜貨、酒、煙草之零售事業,日治時期地址為臺北市八甲町一丁目14番地,經地籍資料比對,今址在臺北市萬華區柳州街85號,惟現為戰後改建之三層樓建物,原時山商店舊建築已不存。依據李道勇先生描述,其父李依實(1908-1970)於1930年自中國福州下濂來到臺灣,於時山商店擔任店員,直至1946年離職。本件土埆磚不僅為20世紀初期臺北城市建築用材,亦為捐贈人與父親事蹟連結之處。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