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日本國民中學會出版《世界地理講義》

本件為紙本書籍,不全,封面、書名頁、版權頁、書背等部分佚失,僅存內頁之圖版頁1頁、〈1600萬分之一支那本部〉地圖摺頁、目次、240頁完整本文等。最後有一張空白、略厚的紙張作底,疑為原書的封底。全書於裝訂處綁有兩條細繩,應是在解體後另外被重新串綁。因為缺少封面與版權頁,本件除了根據內頁書眉得知書名為《世界地理講義》之外,關於出版者、出版時間等資訊,皆無從直接得知。然而,根據內頁內容另行查找,可知本書為河野正義編輯兼發行,小見滋教印刷,大日本國民中學會(東京市神田區駿河臺袋町16番地)出版,昭和5年(1930)4月28日印刷,同年5月1日發行。 本書內容分為六編,分別介紹「亞細亞洲」(亞洲)、「大洋洲」、「北亞米利加洲」(北美洲)、「南亞米利加洲」(南美洲)、「亞弗利加洲」(非洲)、「歐羅巴洲」(歐洲)等世界各國的地形、氣候、生物、居民、物產、交通等地理知識。因為標榜「世界地理」,日本本土(包含臺灣)的地理訊息並沒有在書中被提及。 本書的出版單位「大日本國民中學會」成立於明治35年(1902),為戰前日本最大的函授教育機關。該會所發行的《中學講義錄》叢書,深受當時日本全國學生們愛讀。根據日本學者天野郁夫《學歷の社會史》(東京:新潮社,1992)之討論:當時大多數只能完成義務教育的年輕人,為了追求更高的學歷與更好的職業,有購讀這份講義錄的現象。大日本國民中學會也曾在1922年《臺灣青年》雜誌上刊登廣告,標榜中學講義錄可幫助公學校畢業生,無須就讀中學校,就可取得與中學校畢業生同等學歷。日治時期臺灣人學生透過函授課程繼續升學進修的人數仍不明朗;但就廣告刊登本身,可推知當時仍應有一定程度的社會需求與市場規模,部分臺灣人(如臺南士紳黃欣)亦以函授方式修完該會課程。由此可知,本件應屬大日本國民中學會編輯出版的函授教材之一,本件亦足以呈現日治時期臺灣人在正規學校教育之外,還可經由其他進修管道,持續參與近代教育體制並獲取學歷的過程。 本件之蒐藏史:原持有人不詳。捐贈人於臺南市的二手書店購得,2020年捐贈本館。

基本資訊

  • 日期
    準確日期: 1930/05/01, 年代描述: 本件版權頁佚失,另外查詢完整本版權頁所載之發行日期。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日本東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