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鼎

該物件造型與生鍋一樣,外型為圓形,中部外圍有突出的簷環可使其放置灶上,外觀全面性生鏽,因其材質過於厚重,所以無法直接使用火滾煮,而是使用蒸氣悶煮。根據捐贈者阿嬤所述,該物件為日本Yamasan株式會社百年老店生產,是阿公阿嬤(同為民國21年次生)曾經使用的物件,以前大鼎是日本毛巾工廠,熬製毛巾原料樹纖維所使用,工廠地點約在目前新營區農會地帶,公司關門後,因為施家是股東之一,才會分到這個大鼎,民國40年阿嬤嫁過去時,毛巾工廠已結束。 後來常有人借大鼎在農作時需要灌溉水,可一次裝滿大容量,以牛車裝載,或是浸甘蔗、熬煮豬吃的番薯葉等,以前人力要搬動,要4-5個人,或是用木板或木棍靠在底下滾動及搭配磚頭移動。 阿公阿嬤遷往桃園居住後,民國50年代大鼎暫借親戚,太子宮旁一餐廳取名「大鼎餐廳」做招牌多年,餐廳在地方小有名氣,直到餐廳結束營業後,輾轉借寄存於捐贈者姊夫的老家。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