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竹歐澤祺先生家族木雕觀世音神像

觀世音菩薩,源譯自梵語「Avalokitasvara」,各家翻譯有不同說法,竺法護和尚譯為「光世音菩薩」,南北朝姚秦時的鳩摩羅什法師譯為「觀世音菩薩」。傳統上以為,因唐太宗李世民的本名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故當時將「觀世音菩薩」改稱為「觀音菩薩」,但其實「觀音菩薩」只是「觀世音菩薩」的簡稱。 此尊木雕觀世音神像,據捐贈人表示祖先從福州莆田攜帶來臺,神態優雅安詳,底作為方座,神像身著金衣,左手放在撐起的左腿上,右手扶靠岩石,岩石上立有法瓶。左側身後有一隻白鸚鵡停於岩石上,相傳觀世音曾救過白鸚鵡,後來白鸚鵡為報答觀音救命之恩,皈依佛門,白鸚鵡的出現應與此傳說有關。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