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銅製臺灣硯台

1.本文物為一臺灣形狀的銅硯,正面為磨墨處,臺灣形狀的尾端有突出作裝飾。背面則有陽刻字體,上刻一大字「光」,旁刻小字「祖國重還」,下刻大字「光生製」,旁刻小字「臺灣名品」。其色澤黑中帶金黃,保存尚完整。 2.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歷經各個朝代而有不一樣的字型樣貌,而寫要出一手好字,不外乎文房四寶的搭配─即筆、墨、紙、硯。其中硯於漢代劉熙的《釋名》中,解釋為研,為添墨,磨墨之用,所以會有一凹,一平之處,分別為盛墨汁和磨墨的地方。 3. 本文物上刻有「祖國重還」,推測當時背景應為民初,而其光字,可能有光復之義。另外,外型製作成臺灣的形狀,又刻有臺灣名品字樣,有強調臺灣之意。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