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文化協會出版《興南新聞夕刊》昭和19年1月7日版

1.本文件為昭和19年(1944)1月7日興南新聞臺灣本社發行之《興南新聞第4662號》第一頁,當時正值太平洋戰爭時期,報紙內容提及在キルハト諸島方面,海鷲、米軍基地連爆、グ峽沖敵船團攻擊,以及對華的新政策。另外,本期探討的主題尚有:歐洲要塞強化、大西洋憲章的試金石、敵米.英的銃後、一億決勝的出發:舉國戰力的發揮、一進一退的激戰、食糧基地的滿州。大致上來看,本期報導的內容主要是在分析國際情勢,並提出相對應的對策。 2.《興南新聞》源自於《臺灣民報》,1923年4月15日首度在東京創刊並發行,是當時臺灣人唯一可在公眾平台上自由言論的刊物,但一開始只限在日本發行,直到1927年才經當時總督伊澤多喜男批准,首度在臺灣發行。到了1930年,《臺灣民報》為發行日刊做準備,乃增加資本額並改組為《臺灣新民報》,後於1932年獲許發行日刊,其中三分之一的版面為日文,其餘以漢文為主。 3. 1936年小林躋造總督上任,開始推行皇民化運動後,逐步控制臺灣人的思想及言論,《臺灣新民報》遭受日本政府透過新聞檢查箝制其言論,最後更被強迫廢除漢文版。這樣的情況在中日戰爭爆發後更變本加厲,政府甚至有意將其與各大刊物合併以便控管。雖然《臺灣新民報》在1941年透過改變刊物言論的風格,以及改名《興南新聞》來因應局勢,暫時避免掉被合併的危機,然而到了1943年3月,仍被迫與其他五家報社合併為《臺灣新報》,日治時期表達臺灣人想法的刊物就此停刊。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