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二宮尊德塑像

1.本文物為二宮尊德塑像,外觀為黑色,外表呈站姿肩上背著木柴,手拿著書苦讀的樣貌。二宫尊德是日本江户末期重要的思想家、實政家,自幼勤奮好學、博學多聞,長大後受到賞識從政,致力於農村的改革,在其生涯中以佛、儒、神為其思想基礎,創造出「報德仕法」的理論,並將其用於改革中,也成功地為許多地方帶來了繁榮。 2. 二宫尊德的塑像在臺灣的出現,主要是源自於1934年日本政府在台舉辦始政四十周年紀念事業,當時官方為表彰四十年來相關功勞者,開始在各地製作樺山資紀銅像,隔一年臺灣各地則開始製作教化類紀念雕塑人像,當時最常出現的便是二宮尊德。這樣的熱潮一直持續到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戰時物資逐漸缺乏,政府因而開始限制銅像的製作,1941年更頒布金屬類回收的法令,將部分的銅像回收供給軍資運用,至此之後雕術家雖改以鋁、混擬土、黏土做為銅的代用品,然而日治時期教化類紀念雕塑人像的熱潮已大不如前。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