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濁水溪上游聚落與道路手繪地圖

本件為地圖手繪稿,紙本,整幅以寫景式的鳥瞰山水畫法,描繪今南投縣信義鄉大部分地區,以及仁愛、水里、鹿谷等鄉部分範圍內的山川、聚落與道路等資訊,當中包含19世紀晚期濁水溪主流中上游地名24筆、陳有蘭溪流域範圍地名14筆、郡大溪流域範圍地名20筆,以及6個題寫於畫面上端、內容在說明道路里程的獨立段落文字,絕大多數是布農族社群部落名稱,部分鄒族魯富都群(Luftu)及漢人地名。因圖中無題名,故依據其描繪內容,定名為「濁水溪上游聚落與道路手繪地圖」。此外,圖中亦不載繫年,無法直接得知繪製時間,然依據圖中已描繪出1875年清軍開闢的八通關越嶺道路線來看,初步推測繪製時間應不早於1875年,且與清朝官府推行「開山撫番」脈絡有關。 本件地圖至少有3項特點值得關注。首先,本圖曾受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期南投竹山地方士紳陳上達持有,推測可能是陳上達參與清朝官府「開山撫番」事務期間掌握的相關參考資料之一,因而顯示出地圖如何幫助地方士紳掌握地理情報、並參與官方事務的過程。其次,本件地圖鉅細靡遺地註記相關地名資訊,當中觸及布農族、鄒族魯富都群、漢人的移動細節,可供解讀19世紀晚期濁水溪上游的地景圖像與人群交會狀況。最後,本件地圖雖然詳盡,但若回顧過往相關文獻,則可知這並不是漢人對於該地區的初次理解,而是有相關基礎的累積,即漢人長久以來在濁水溪「南港」地區活動中疊加的知識情報與製圖脈絡,再次呼應了在官方劃設界線之外,此地區實有更長久而豐富的人群活動足跡。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875~1895, 年代描述: 依圖中已描繪1875年清軍開闢的八通關越嶺道路線來看,初步推測繪製時間應不早於1875年。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