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酒類專賣憑證冊

此本臺灣省菸酒公賣局酒類商標冊,裡面貼了56張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光復初期酒類商標。這批商標,大致有個共同點,同一酒品商標有4-5張樣張貼同一內頁,商標內容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專賣憑證小印章,這枚小印章都是後來再加貼上去,除了有陰刻、陽刻字體外,印章顏色也有不同,這應該是酒類商標,公賣憑證的最早辨識章,裡面樣張本多達56張,這本冊子裡應是當時臺灣省菸酒公賣局酒類商標,商標設計部的文件本,具有歷史文化價值與珍貴性,為菸酒專賣相關珍稀文件。具備社會文化與文獻特殊性。 日治時代在臺灣推行的專賣制度,至大正11年(1922)增加酒類專賣的項目,昭和8年(1933)又增加啤酒為專賣品項。日治時期的酒類銷售,以米酒、糖蜜酒、紅酒、清酒為主,後期又陸續增加葡萄酒、威士忌等酒種,此外當時產自臺灣的高砂啤酒,也相當著名。民國34年臺灣光復後,政府為確保財源,減少人民稅負,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決定延續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專賣政策,繼續實施專賣制度。改組為「臺灣省專賣局」,業務範圍縮小為菸、酒、樟腦、火柴、度量衡5項。民國36年再改組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直接隸屬臺灣省政府,專賣業務縮減為菸、酒、樟腦3項。 民國40年代開始,臺灣省菸酒公賣局陸續添購酒類的生產設備,研發出紹興酒、黃酒、高粱酒、水果酒等新產品。公賣局產製的各種酒類,主要可分為5大類:啤酒類、釀造酒類、水果酒類、蒸餾酒類,與再製酒類。啤酒類最著名的暢銷品牌,是不斷改進生產方式的臺灣啤酒,臺灣啤酒也是每年臺灣省菸酒公賣局主要的營收來源之一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