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昭和19年2月16日新竹州防空訓練所第五回修了紀念照片

本件屬於日治晚期竹南庄鹽館前王家之部落社會教化政策相關文書其中一件。臺灣的防空演習始於 1934 年由臺灣軍司令部所舉行,以臺北、新竹兩州為演練區域的「臺灣軍特種演習」。當時主要是鑑於 1931 年「滿洲事變」後的國際情勢,同時在歐美各列強持續軍事擴張及積極建設空軍的背景下,為防止臺灣遭受到外敵的空襲,故舉辦首次以防空為主要演練項目的大規模演習。當時演習的項目,除了出現防空監視、防砲、聽音機隊、阻塞氣球隊等軍事防空項目外,也已進行區域燈火管制的演練,以及各演習地區與機關防護團的組織。從這些防護團轄下警防班、防毒班、防火班、救護班、情報班等組織的出現,可知當時官方已試圖透過大規模的防空演習,組織並教育民眾,同時讓民眾接觸到系統性的空襲消防演練。特別是中日戰爭開打後,許多成年男性多前往戰場或工廠,家中只剩下婦孺和學生,一旦空襲警報發布,勢必造成更大混亂,致使災害擴大,因此以地區鄰組及家庭為中心的防空組織及訓練更顯得重要。由群長帶領所屬防空群進行平時的警報傳遞、防空監視、燈火管制、防火、防毒(瓦斯)、防彈避難、救護等防空及防災主要的教育與演訓工作,並以防空群為單位,劃分空襲時的救火工作、避難場所、協助建造各戶專用的防空壕、糧食準備等,以期在空襲時能迅速協助消防單位進行防火滅火,以及帶領群員進行避難與基本的救護工作。訓練家庭防空群的工作,則主要由地方防衛團負責。

基本資訊

  • 日期
    準確日期: 1944/02/1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