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嶋大激戰

此幅由小國政所繪,於明治27年(1894)10月發行。圖中第三任臺灣巡撫邵友濂面對日軍佐久間日軍部隊攻打,呈現出落荒而逃的景象。圖中標題文字敘述「我興千古之義軍 敗彼萬年之驕兵」,主要在彰顯日軍在攻打臺灣接收領土時的全軍獲勝景象。但此時邵友濂已調湖南巡撫,並未和日軍在臺灣對戰過,可見製作者並未親歷現場,所描繪的圖像內容也多為虛構,並不一定符合事實。 本圖繪者小國政,本名歌川國政(五代目),別稱小國政、梅堂、楳堂、相朝樓、柳蛙,為明治時期的浮世繪師之一。 此系列浮世繪畫報製作年代在1893-1895年之間,詮釋當時日本如何記錄19世紀末的這場大戰,及對戰爭的宣傳情況。為對一般民眾的宣傳文宣,達到與中國相互間的政治宣傳與心理戰。浮世繪圖在日本早期絕大多數為木版畫(多彩),少數為石版畫(單彩),是日本江戶時代盛行的民間藝術,既是裝飾物,又傳遞故事和信息。此種繪圖的製作由畫師、雕師、拓師按順序分工合作完成,從繪畫、刻板到上色,有著非常嚴密的工序,和日本人的性格相同,非常細膩與專業。此系列浮世繪畫報極具歷史意義和收藏價值。 此畫圖為木版畫(多彩),是由三張印刷圖膠黏合成,當時稱為三連錦繪圖,此圖右下角和第2、第3幅圖紙接合處有一小處破損缺角,此作品比其它浮世繪圖年代較早,在印刷調色、版位、圖紙接合技法較精緻細膩。此圖屬1895年乙未之役相關印刷類圖像文獻,圖像史料具特殊性,極具保存收藏價值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