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余饒理《三字經新纂白話註解》

本書以教會羅馬字題名「Sam-Jū-Keng Sin-Chōan Pe̍k-Oā Chù-Kái」(三字經新纂白話註解),著作者題為「Î Jiâu-lí choān」(余饒理撰),出版地與時間為「Tī Tâi-Lâm-Hú -Siâⁿ Ìn. 1894.」(在臺南府城印,1894)。全書附貼有日後加工的封皮,以及一幀1995年6月11日《臺灣教會公報》2258期賴永祥「教會史話」專欄第312回〈余饒理三字經註解〉的剪報,與署名「Chài-sù」(即「再賜」)於1975年4月23日以白話字所寫的後記。 本書著者余饒理(George Ede,1854-1904),英國傳教士,1883年偕同妻子余安妮來臺從事宣教工作,1885年成立「臺南長老教中學」,並出任首任校長。1896年前往中國廣東五經富從事宣教工作,1904年於當地辭世。 依捐贈者潘怡宏先生描述,本件為埔里愛蘭人潘再賜(1920-2018)遺留之物,為其私藏書籍。依本件書名頁鈐有朱文圓印「潘天生印」來看,應為本書最初擁有者,對照潘家世系表,應為岸里大社潘天生(1877-1934),即潘阿却(1878-1907)之夫。再依據附貼於書後的後記,當時A-pun ko͘-pô(阿份姑婆,對照潘家世系表,即林份,潘天生第二任妻)將此書轉送給潘再賜。就「人」與「物件」的關係而言,本件原有者脈絡清楚,可呈現晚清以來教會白華字讀物之使用狀況,並可與潘再賜其他藏書共同呈現日治晚期至戰後初期書籍刊物流通狀況、以及臺灣人閱讀文化史之其中一面向。

基本資訊

  • 日期
    準確日期: 1894/01/01~1894/12/31, 年代描述: 出版年為1894年。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南市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