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井臺灣烏龍茶罐

1.本物件為臺灣烏龍茶茶罐。材質為金屬,長方體盒子。主要意象是一位趕著牛隻的農夫。圖面上方寫著OOLONG TEA(按:烏龍),下方則標示著FORMOSA OOLONG IS THE FINEST TEA PACKED BY MITSUI BUSSAN KAISHA LTD(按:三井物產會社)。 另一邊中央則是寫著MITSUI(按:三井),並以 中文寫著「臺灣烏龍茶」。 2.日本領臺之初,臺灣總督府極重視臺灣茶業的發展,對臺北、新竹等主要產茶地區進行茶業調查,並推動臺灣茶業改革。從茶園經營管理的改良、茶業人才的養成、茶業的輔導獎勵、優良茶樹的選種、茶樹栽培與茶葉摘採方法的改良、機械製茶的試驗與推廣、茶業產銷組織的成立、茶葉交易的簡化與合理化、茶葉品管機制的建立、國際茶市場的拓展、茶葉行銷的廣告宣傳,以及臺灣紅茶的發展等。在茶業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除了官方扮演主要的推手之外,民間運用自身的力量投入茶業之改良亦頗有成就,1918年總督府推行茶業獎勵計畫、鼓勵茶農組織茶業組合之,臺北州與新竹州茶產地紛紛成立茶業組合或茶業公司,並進一步組織茶業公司聯合會或茶業研究會,以集體的力量協調地區茶葉之產製,並舉辦各項活動推動茶業改良的工作。 3.日治時期,日本當局致力於茶業近代化,許多日本資本投資臺灣茶業。其中,三井物產成立於1876年,隸屬於三井財團,總部設在日本東京日本橋,早在日治初期即涉足臺灣的製糖、樟腦等產業;1909年,三井合名會社(簡稱三井合名)成立,大肆來臺收購茶園及設立製茶廠,至1920、30年代形成由三井合名製茶,三井物產包裝、外銷的情況。三井最初是以烏龍茶銷售為主,1927年以「三井紅茶」為名販售紅茶;1933年,三井創立「日東紅茶」品牌,成為會社紅茶的專屬品牌。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27~194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創作地點/創作地點: POINT (121.514886 25.043584)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