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昭和15年歲次庚辰春牛圖廣告單

每一本農民曆中都有一張圖,圖上畫有春牛及芒神,是所謂的春牛圖,春牛就是土牛,乃是土製的牛,古時候於立春前製造土牛,好讓文武百官在立春祭典中綵杖鞭策它,以勸農耕,同時象徵春耕的開始,芒神又叫做句芒神,他原本為古代掌管柭木的官吏,後來做為神明。農民曆上也都會把當年春牛芒神的大小顏色及服飾寫得清清楚楚,春牛的尺寸各有其象徵,但不同部位具有不同顏色則是跟著年分與立春干支不同而變化,分有青、紅、黃、白、黑等五色,各依每年干支屬性五行的不同而決定它的顏色,屬金則為白色,屬木則為青色,屬水則為黑色,屬火則為紅色,屬土則為黃色。而芒神身高為三尺六寸五分,象徵三百六十五日,這是每年都相同的,至芒神是年老或年少也因年支的不同而不同,芒神的穿著顏色,也因為立春這一天的日支之不同而不同,分別有黃衣青腰帶、青衣白腰帶、之紅腰帶、黑衣黃腰帶、紅衣黑腰帶等五種。 芒神用柳枝作的鞭杖,長二尺四寸,象徵二十四節氣,鞭杖上的結也因立春日的日支不同而用的材料也不同,分有苧、絲、麻,結的剷七則都是用青黃赤白黑等五色來染。至於芒神要站在春牛的前面或後面,則要依據立春距離春節前後在五日之內的話,芒神要與春牛並立力如果立春距離春節在五日之前的話,芒神要站在春牛前面,如果立春距離春節在五日之後,則芒神站在春牛後面。本件應為1940年農民曆中的春牛圖,但已有形式上的變化,主要以廣告構成。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