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彩色陀螺

1.本物件為木製陀螺,陀螺整體保持完整,頂部為尖行,陀身無上方有兩條綁線的圓凹痕,而在兩條凹痕中間,被漆為白色,而凹痕跟頂部之間被漆為黑色,本身有一些傷痕與髒汙。陀頂從外圍開始被畫圈,至中心共畫了四個圈,每一圈都有不同顏色,分別是紅色、白色、黃色與藍色。本身針型為針釘,底部圓滑,是最適宜旋轉的類型。 2.陀螺的起源,最早可以從後魏時期史籍得知有其存在,日治初期臺灣以木製陀螺為主,多為個人自製而成,除此之外,該時期並有少數鐵陀螺與特技陀螺。民國30年代開始,木陀螺仍受到歡迎,機器大量生產,後更出現響螺與塑膠陀螺。民國50年代後,木陀螺製作趨於精美,範圍也從鄉野遊戲推廣至其他區域,有些學校也將打陀螺視為體育教學一環。民國80年代後的臺灣,種類繁多,也吸引更多人收藏與賞玩。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