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陶質加彩布袋和尚造型擺飾

1. 陶質加彩布袋和尚造型擺飾,布袋和尚立姿,腳邊放置布袋。身形豐腴,披寬袍,袒胸露腹,大腹圓鼓,雙耳下垂,赤腳,露齒、舌微露出,作開懷大笑的面貌。和尚一手持缽,另一手則有一圓孔,或可配置其他法器。全器為陶瓷材質,上作釉上彩增色,釉彩大多以斑駁脫落,僅面容、缽器、布袋留有較多色料,露出之底胎則可見胎土顏色偏紅。器底施黑釉,近中心有一小圓孔。 2. 北宋《宋高僧傳》是最早記錄布袋和尚特徵的文獻,其中記錄他「形裁腲脮,蹙頞皤腹,言語無恒,寢臥隨處,常以杖荷布囊入鄽肆。」大致形容出布袋和尚的身形特色與其特異的形狀。文獻中也出現其為彌勒化身的說法,雖在當時尚未被廣傳,但隨著時間流轉,彌勒信仰到了明代以後,大都將彌勒與布袋和尚形象合而為一,以布袋和尚的造型來塑造彌勒神像。本件藏品即是作布袋和尚的模樣,亦可視其為彌勒佛。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