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青花玲瓏瓷茶壺

1.本件青花玲瓏瓷茶壺原為陳澄波先生收藏品(陳澄波基金會原始編號RE158_01),由其長子陳重光先生捐贈給臺灣歷史博物館。分成壺身、蓋、流(嘴)、把等部分,壺身上窄下寬,腹部圓弧,底有圈足,流為三彎舌口流,壺把為端把,亦稱圈把,在壺身側方,與口、流呈一直線,壺口上覆有蓋子,蓋鈕為山形。壺身與壺蓋施白釉,壺身腹部中段鑿有米粒形狀裝飾,外口緣、腹部下方與壺蓋面以青花手繪裝飾草葉、幾何線紋,壺底有青花「大明成化年製」字樣。於泡茶時盛裝茶葉與茶水,蓋面上、外口緣、流口內側,以及把手與壺身交接處皆有黃褐色汙漬。 2.玲瓏瓷又稱「米通瓷」,是中國景德鎮傳統名瓷之一,此技法最早出現於明代,盛行於明代晚期。作法是先在胚胎上刻出米粒形狀的「玲瓏眼」,先用釉填滿孔眼,再通體施釉,入窯以高溫一次燒成,成品的孔眼透光後略帶透明,玲瓏剔透,通常搭配青花手繪裝飾圖案。本件茶壺壺底有「大明成化年製」字樣,應是日本窯場仿燒米通磁,大明成化年製是當時常見肥前燒款。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12~194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日本中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