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八仙綵

1. 據捐贈者描述,本件八仙綵為民國60年捐贈者買新房時(即搬入臺南市西門路現居住宅),由姊夫陳光燦先生所贈,據說八仙綵是在臺南市民權路的繡莊購買(繡莊名不詳),入厝的時候就懸掛在住家門楣上方,後取下收藏保存至今。 2. 本件八仙綵長約3公尺,高約60公分,以紅色長方形棉布為底,正面以銀蔥線與彩色絲線、棉線等刺繡裝飾構圖,人物的部分另外以棉花墊高成立體圖案,棉布長邊底緣另縫綴黃色流蘇。八仙綵之構圖以正中央騎仙鶴的南極仙翁為中心左右對稱各有四仙,左側由左至右人物依序為騎獨角獸的藍采和→仙童→騎大象的曹國舅→仙童→騎鹿的何仙姑→仙童→騎老虎手拿葫蘆的李鐵拐→仙童;南極仙翁右側依序為仙童→騎狻猊手拿芭蕉扇的漢鍾離→仙童→騎麒麟蓄黑鬚的呂洞賓→仙童→騎驢蓄白鬚的張果老→仙童→騎牛吹笛的韓湘子→仙童。人物圖案左右兩側與下邊以平繡方式環繞多條黃金蟒紋。布條左右側另以黃色線繡「祝新居誌喜」、「陳光燦賀」等字樣。 3. 臺灣傳統習俗,八仙綵主要用來辟邪,或取其張燈結綵之意,表示吉慶。一般用於恭賀結婚、入厝安宅、慶成建醮等場合。一般廟宇使用的八仙綵,大多會在八仙人物中間繡上寺廟的名稱,文字比例與八仙人物相當,通常以金蔥線或銀蔥線繡字,並以棉花墊高。較為完整的八仙綵最右側會繡有製作的年份和事由,左側會有捐贈者的名字。至於民宅懸掛的八仙綵,通常依據家庭的經濟能力來購買,從最簡單的印刷八仙綵,到作工粗細不等的刺繡八仙綵都有。八仙綵通常會在歲末年終或除舊佈新之時換新,舊的八仙綵多會在祭祀後燒化。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70~1980, 年代描述: 民國60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南市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