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南慎德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流傳最廣者為姚秦鳩摩羅什法師譯本;在佛教釋義中,金剛般若波羅蜜多,靠著無上智慧的指引,就能夠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最終到達涅槃寂靜的彼岸。  此份《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為經摺裝,前後加上木板書皮用以保護全書,題籤些微破損,可辨識部分寫有「......般若波羅蜜經」。內頁有卷首畫,後有經牌贊「皇圖永固 帝道遐昌 佛日增輝 法輪常轉」、「護經天神」圖、偈語「佛面猶如淨滿月 亦如千日放光明 圓光普照於十方 喜捨慈悲皆具是」,卷末有拖尾畫「護經天神」。內頁邊欄為單欄,板心位置有板次,經文黑字為主,未標註譯本為何,共約178頁。「啓經序」後有說明經文內標註符號代表的意義(但佛說與用○須菩提問答語用●阿難結集語用、),以便讀者分析研究經典的意思;經文末有「純陽呂僊師降筆」認為讀金剛經不可不讀心經,並做金剛經證誤,以壽春府永慶寺南唐道顒法師石本校勘,說明該石本與尋常刻本的不同之處。「看經警文」旁有紅字標註「臺南文賢里下茄萣庄 林光隱敬送壱百卷」,從地名判斷時間應是清領後期至日治初期之間,由教友刊印贈送流通。經典有部分破損,背面有黏貼不同的紙加以補強。  原擁有者為臺南慎德(齋)堂,清康熙年間由金幢派蔡文舉傳人來臺建立,記載為臺灣第一間齋教之齋堂,現今的臺南慎德堂已由出家人完全負責,主供釋迦牟尼佛。此份經典可作為討論臺南慎德堂歷史變遷的相關文物,且能探看慎德堂與其教友之間的互動關係,若能確定刊印的年代,也能作為日治時期至戰後,臺灣佛教經典流通、刊印的討論史料。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