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南慎德堂《慈悲地藏寶懺》上下卷

1.《慈悲地藏寶懺》簡稱《地藏懺》,也就是《慈悲地藏懺法》,是近世通行的懺法之一,其性質是為了報親恩、祈父母冥福所作的法事。《大藏新纂卍續藏經》中題為清代撰述,但撰者不詳。《慈悲地藏寶懺》內容有上卷起始懺悔煩惱障、中卷說明悔除業障與報障、下卷懺悔鬼、畜、人道三種餘過。比對日本藏經院編《續藏經》中《慈悲地藏懺法》經文內容以及上下卷標註頁碼可知,此批捐贈缺少中卷。 2.兩卷皆為經摺裝,前後加上木板書皮用以保護全書,題籤上寫有「瑪瑙經房印造」,杭州瑪瑙經房全名瑪瑙寺明臺經房,位於杭州城弼教坊東首石庫門內,刻印與收藏大量佛教文獻與刊板,是清代重要的民間宗教寶卷、佛教經典的刻印流通機構,至民國時期仍有刊印的記錄。 3.原擁有者為臺南慎德(齋)堂,清康熙年間由齋教金幢派蔡文舉傳人來臺建立,記載為臺灣第一間齋堂。光緒19年(1893年)金幢派齋友渡台新建堂於臺南市廣慈庵丁580番地,主神為觀音佛祖,大正七年(1918年)因市區改正再新建後殿於花園町二丁目1番地,主神為釋迦牟尼如來,被歸為日本佛教曹洞宗。現今的臺南慎德堂已由出家人完全負責,主供釋迦牟尼佛,1980年後改建後的堂貌也與一般佛寺沒差別。 4.此份《慈悲地藏寶懺》刊印的時間及細節還需要更進一步討論,但應是日治時期之後。此份經典可作為討論臺南慎德堂歷史變遷的相關文物,若能確定所使用紙的年代,也能作為日治時期至戰後,臺灣佛教經典流通、刊印的史料。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