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蔴豆社投仔達與謝宗揚原漢雙語土地契字

本件為蔴豆社南勢番投仔達,女子蠻仔、漳仔將土地賣予謝宗揚之雙語契約,分別以羅馬字拼寫大武壠語及漢字版本。此地承自祖父,7坵(即7筆田地)位於番仔橋埤(位於今臺南市官田區)內南勢洋土名箭芎山腳。東至蔡家田,西南至謝家田,北至郭家田,四至明白為界。價格為65大員。為中人為番豬驢,代書人為番差思吧來,知見人有土目池甲,芮仔,媽雍,惟朗,大加踏。與投仔達相關之契字尚有《新港文書》頁136-137所謂第九號蔴豆文書,立杜賣契人同為投仔達,女子為蠻仔、漳仔及丹仔,日期為乾隆46年11月,田地同樣承自祖父,10坵,座落土名在番仔橋埤內,南勢洋至山腳,東至蔡宅、並番大加踏田,西至車路,南至蔡宅田,北至謝宅田,四至明白為界。價格為120大員。為中人則改為乃犁,代書人仍為思吧來,知見人為池甲、芮仔,多了(女只)妹,寫為惟朗、大加踏、媽雍,人名則與本件知見人同。綜觀兩件之原住民語法部分,在開頭部分原則上一致,而最後落款年份亦有更動為乾隆47年(標記為407)。且與另謝宗揚此人之契字,與番仔橋埤(位於今臺南市官田區)內南勢洋相關(詳細地點不同)之契字亦出現於《臺南縣平埔族古文書集》頁52及頁58,顯見謝宗揚也並非杜撰人物。推測此件為真跡之可能性極大,本館另有收藏「蔴荳社番民大羅典賣土地契字新港文書」(1763年) 2013.039.0001,此兩件均為其餘公藏單位未見收藏之文物,故具有可比較性,且現存國內外被泛稱為新港文書(含新港語及大武壠語撰寫文書)僅存145件,雙語者更是僅有20餘件,此件雙語文書具有特殊歷史價值。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782~1782, 年代描述: 乾隆47年3月(1782年4月13日至5月11日)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