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謝招治與鄭漢家族相簿2

1.謝招治與先生鄭漢的家族相簿,封面及封底為灰色岩紋,封面有「album」金色字樣。 2.整本相簿共有30頁、103張不同尺寸的黑白相片,部分相片被取出不存,影像內容主要為1959-1971年間謝招治女士與鄭漢先生結婚,長子、次子、三子、四子出生後的生活與旅遊紀錄照,以及鄭漢叔父鄭品聰與其家人相關照片,包括參加紅十字會臺北市分會、臺北市鄭氏宗親會、龍岩同鄉會、壽宴等。 3.謝招治(1929-2014),母親來自萬華艋舺黃聚益家族,1949年畢業於臺北老松商職,曾至臺北市婦女大隊、紅十字會工作擔任會計,1956年與鄭漢先生結婚,育有四男一女,以家庭為重心而辭去工作,1993年左右開始學習水墨花鳥畫,1997年加入「笑哈哈畫會」,開始將其個人的人生故事透開繪畫「說」出來,展開獨樹一格的故事畫創作。2002年起至信義社區大學學習水彩,2005年轉學水墨。從2010-2014年的5年間於臺北市社教館、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剝皮寮歷史街區)、博仁醫院、雙和醫院等處多次舉辦個人畫展,2011年其子女將其畫作整理出版《招治阿嬤的故事畫與話:光陰的故事》。創作時參酌文史資料,以畫寫史,反映了個人的生命史,同時以女性、非學院派畫家的觀點,寫實紀錄了臺北萬華(艋舺)一帶自日本時代轉換到戰後的常民生活樣態,包括消失的行業、消失的地景,特別是幾乎每一幅畫,謝阿媽自己書寫圖說、自己打字、上傳部落格、臉書(FB),以她自己的語言「說」自己人生的故事。 4.鄭漢(?-2016),1945年是以軍人身份跟著叔父鄭品聰來到臺灣,後轉任憲兵,曾於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臺北市分會擔任組長,與謝招治相識而於1956年結婚。 5.鄭品聰(1902-1971)為謝招治先生鄭漢的叔父,福建龍岩人,1918年來臺,定居花蓮,為中醫師,1921年在臺東開設德和堂藥房,戰後曾任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參議員、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臺北市主任委員、紅十字會臺北市分會第2屆會長、臺北市鄭氏宗親會理事長、中華日報社長...等職。育有子女九人(男五、女四),四子鄭烈曾任第10、11屆臺東縣縣長(1985-1993)。 6.攝影者全部不詳。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