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木雕觀世音菩薩像

1.本件觀世音菩薩像採坐姿造形,以木雕方式製作,表面粧佛已脫落。觀世音菩薩作結跏趺坐姿態,雙腿雙盤交錯相疊,足部隱於袍服之內。雙手手肘微彎,雙手上仰相疊,右手掌在上,結禪定印,安放於雙盤的雙腿上。觀世音菩薩相貌莊嚴,頭梳一圓髻,身穿軟袍披肩。觀世音菩薩背後有一長方形的入神洞,封榫佚失,可見腹藏物,有一捲成圓形麻布狀的入神物,以及入神時的長紙片,前面書有「腹藏」二字。「腹藏」上書湖南省長沙府醴陵縣信民傅品亨等所敬獻,祈求萬事清吉、功名利祿、長壽、多子、招財富貴等等,末書「大清咸豐庚申年六月」,即清咸豐10年(1860)所入神敬獻的觀世音菩薩。 2.觀世音菩薩簡稱觀音菩薩,菩薩即「菩提薩埵」之簡稱,亦即「覺悟之有情眾生」。觀世音菩薩為漢傳佛教之四大菩薩之一,尊稱大悲觀世音菩薩,臺灣民間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媽,為民間普遍供奉的佛教菩薩。閩臺地區觀世音菩薩信仰興盛,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之說,觀世音菩薩也成為普遍的家神之主。傳世觀音像除準提、千手觀音之外,一般有立姿、半跏趺坐、跏趺坐等三種主要姿態,立姿多為家宅供奉,半跏趺坐多為同祀之菩薩,而做為佛寺主尊者則多作結跏趺坐姿態。(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860~1860, 年代描述: 咸豐10年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中國湖南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