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木雕清水祖師像

1.本件木雕清水祖師像,作結跏趺坐姿態,表面在頭冠、肌膚、臺座等處平塗上彩,袍服與座具施以安金不見紅漆線盤飾,粧佛局部剝落。頭戴毘盧冠,顏面表現雙眼垂視,山根塌、鼻樑短,身著右衽寬袖僧袍,左肩綴有袈裟環釦,袈裟的衣緣處以漆線盤飾如意紋、袍面表現方格福田衣紋、腹部的袍服表現團鶴與祥雲紋,雙足套履,坐於臺座上。雙足盤腿,左手掌支膝、右手高舉五指相捻。臺座表現覆蓋坐布,坐布又稱座具,臺座前有踏几。本件神像為壯年比丘相貌有異於其他清水祖師像,然而神像顏面粉刷黑漆,所使用的團鶴與祥雲紋較常使用於老者,推測本件神像為清水祖師。 2.清水祖師又稱為祖師公、烏面祖師,為西元1037-1101年的宋代之僧侶,俗名陳應,文獻亦有陳昭、陳昭應,法號普足,因在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清水巖修行而得名,為臺灣、東南亞一帶安溪移民的原鄉神。清水祖師屬於神異僧信仰的範疇,造像表現頭戴五佛冠或毘盧冠,身著寬袖僧袍、左肩披袈裟的老年僧侶樣貌,相傳清水祖師於清水巖修行曾遭山鬼煙燻、割鼻,因而造像表現黑臉、鼻與臉分開雕塑,也有雕塑成無雙足狀,表現出曾以雙足當柴火之典故。(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