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木雕佛教居士像

1.本件木雕佛教居士像,作結跏趺坐姿態,表面施作塗裝、安金不見紅粧佛技法,粧佛剝落嚴重,僅背部尚存部分安金,左足處有銀錠狀的木榫。顏面表現雙眼半睜,腦後盤髮,身著右衽寬袖僧袍、左肩綴有袈裟環釦。雙足盤腿,左手握拳向上、右手握拳向下,雙手置於膝上,手勢應為手握拂塵。本件屬於「脫椅」作法,臺座已遺失。本件判斷為居士,在於腦後有蓄髮,因是身披幔衣的居士,幔衣為袈裟的一種,但不同於僧侶所穿的袈裟具有田相,居士所披的是無田相的幔衣。 2.居士在中國最早為「道藝處士」,即隱居不仕之士,佛教傳入中國之後,被用於稱呼皈依佛、道教的信徒,即居住於家中從事修行者,多用於佛教徒,作為在家學佛者的稱謂,可指佛教居家修行人士,亦可指所有非出家的學佛人士。其特質多作生活儉樸,故服飾多以布衣素服為主。(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