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木雕藥王像

1.本件木雕藥王像,作立姿態,表面施作塗裝、安金不見紅粧佛技法,粧佛剝落嚴重,腦後、背面各開有入神洞,腦後入神洞作橢圓形,封榫尚存,背後入神洞作長方形,封榫佚失,內部物件已取出。臉型輪廓橢圓,雙眼半睜。頭戴幞頭,幞頭後有孔,作為組裝帽翅處,帽翅佚失。身著寬袖盤領衣,腰束腰帶,胸前有看帶,腳穿皂靴。左手小臂上抬托葫蘆,右手向下摸虎背,雙足並立站在臺座上。藥王右腳旁有虎,虎呈站立狀,虎呼應藥王治虎喉的傳說典故。 2.藥王即主管醫藥之神,佛教稱藥王菩薩,其名諱有多種說法,一說藥王為唐中宗時精通醫術之光祿卿韋訊,或說為唐武后時之章善俊,唐朝,奉道法。韋、章二人兩人皆流傳有攜黑犬隨行、施藥濟人之事蹟。亦有以為藥王為古代名醫扁鵲、華陀者。臺灣民間信仰以神農大帝為藥王,道教則以隋唐間之孫思邈為藥王,尊稱孫真人,流傳有醫龍眼、治虎喉之傳說。本件藥王神像較為近似孫思邈之造形。(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中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