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泥塑童子像

1.本件泥塑童子像採立姿,表面粧佛大面積褪去,上額前方漆面破損,袍服後背留有大面積絳紅色漆面及黃色花卉紋飾,右手臂與右足缺損,破裂處佈滿污漬。童子像臉部圓滿,雙眼彎曲,嘴角上揚帶笑意,雙頰有酒窩,頭上無髮髻。身著絳紅色斜襟短袍,黑色長褲,腰間束腰帶,胸前袍服殘留有漆線紋飾。右手上舉,手臂缺損,左手向內平舉,手掌朝上,作托物狀,右腿缺損,左腿直立。 2.童子在民間神祇供奉中多作為從祀之神,如觀世音菩薩之左脅祀善財童子,文昌帝君之天聾、地啞童子,福德正神之招財、進寶童子等,王爺之印童、劍童等,多未有專屬姓名。(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