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襁葆中的幼兒

1.本件是襁葆中的幼兒,彩色攝影照片,採直向版面拍攝,相紙四角經過圓角修飾,相紙背面有「B38」之印章註記。照片主題為嬰兒日常生活紀錄,照片中的幼兒全身包裹於黃、紅2色組成圖案的棉被之中,棉被折成信封形狀,開口呈三角形,幼兒由此開口露出臉龐。幼兒呈仰躺姿勢,雙頰圓潤,眉毛濃密,嘴唇微啟,短密而細緻的頭髮因平躺而向頭頂與兩側散開,兩眼水潤,表情好奇地看著鏡頭。嬰兒平躺於一座搖籃之中,照片左側有一長竿貫穿照片畫面,為搖籃的上緣,畫面左上角可見到搖籃部分的組成結構與零件,右方的粉底菱花紋布面則為搖籃的內部。照片拍攝之地點,由畫面左上角顯露出的磨石子地面來看,推測處於建築之居室內或騎樓等空間之中。 2.臺灣早期的搖籃多以容易取得的竹篾或籐片編織製成,形狀為中空立體形,有些四周固定繩索,可用於懸吊在屋樑上,有些則附有搖架,可將搖籃固定在架上,防止幼兒跌出。搖籃內部舖設軟墊或棉被,讓嬰兒能躺於其中安靜休息與睡眠。早期臺灣農家會將尚未學步爬動的幼兒放在搖籃之中,以空出雙手從事更多家務工作。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70~199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